【扶贫群英谱】黄迪泉:农民儿子党培养 走南闯北念家乡
2020-08-21 11:25:54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刘兰娟 |          浏览量:293

衡东融媒8月21日讯(融媒体记者 廖晗)新旺村是高湖镇一个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442人。黄迪泉从2014年担任新旺村扶贫专干至今,“位卑初心未敢忘”,为新旺村脱贫摘帽作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

黄迪泉经常说:“扶贫首先要扶智,产业才能奔小康”。为了这句话,他带头筹资发展扶贫产业,与本村的党员干部共同筹资十多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黑木耳种植示范扶贫基地,带领贫困户改变生产经营模式。2018年筹资10万元种植黑木耳5亩,2020年发展到30亩,并接受29户贫困户委托帮扶,每户年均增收240元。带动4户贫困户投资入股,年均增收5000元,为30多户贫困户和老弱病残劳动力创造就业务工岗位40余个,为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发放劳务工资40万余元,每户均增收1000——8000元不等。他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得到了村民和贫困户的点赞。

对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黄迪泉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予关心和扶持,及时准确掌握所有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为贫困户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制定帮扶措施和帮扶计划。他尽心尽力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全村大部分贫困人员是缺乏劳动能力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黄迪泉利用在街道经商的便利,主动为残疾人和高龄老人购送日常用品,还经常义务用自己的摩托车接送行动不便的村民上街办事购物。本村九组的谭林波因患双下肢坏死,需截双肢,黄迪泉二话不说,为他捐献了五百多元,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谭林波得到了及时救助治疗,每每提及此事,谭林波对黄迪泉都是感激不已。

作为贫困村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然而村集体经济贫乏,村民遇到急难之事之时,大家都是无计可施,作为一个扶贫专干,黄迪泉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平时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尽自己的能力私下帮助,但是靠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于是在他的心目中酝酿了一个长久计划——建立村级长效扶贫基金。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某部队和市行政审批局扶贫工作队的高度赞同和强烈支持,黄迪泉还发动本村有爱心、有正义感热心公益而又有能力的本村人士踊跃参与。他不辞辛劳想尽办法发动、物色合适的乡贤作为发起人,提议成立管委会、监委会,而后制定章程和管理方法,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告“村民书”,建立“蓝天扶贫基金”公众号。通过大家近一年的共同努力,“蓝天扶贫基金”已于5月22日正式成立,并已初步筹资28万余元,从此新旺村村民遇到急难之事,再也不用担心无计可施、无钱可用了。

使命在肩,责任在前。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走南闯北的黄迪云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投身建设,作为一名扶贫干部,黄迪云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事业中,带领全村干群奔上了小康致富路。

责编:刘兰娟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下载APP